(02)  中國第一女主角 - 蔣夫人

近代中國史 第一女主角(取材自時報出版公司印行,林博文著:《跨越世紀的第一夫人》)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一日,蔣介石和宋美齡在上海大華飯店結婚。他們的結合,是廿世紀中外歷史上最凸出的一場政治婚姻,權力與財勢的結盟,使蔣宋成了中華民國的化身,亦為西方人眼中的「風雲伉儷」。

世界近代史上,除了小羅斯福伊蓮娜(Eleanor Roosevelt),沒有一個國家的第一夫人堪與宋美齡分庭抗禮。宋美齡有與生俱來的聰明、美麗、犀利、冷峻、手腕和財富,又有孔宋家族的強力奧援,加上其美國背景,而使她成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中國第一夫人。

宋美齡的「仙履奇緣」故事從她的父親宋嘉樹開始。沒有宋嘉樹的開創精神和買辦思想,就不會有顯赫的宋家王朝;沒有宋嘉樹的「美國經驗」和精明幹練,也就不會有宋家三姊妹的璀璨奪目。宋氏家族對近代與現代中國的影響,由宋嘉樹開其端,而由六個子女繼其成。
宋氏王朝 兩代傳承宋嘉樹一手捧聖經一手握鈔票
原籍在海南島文昌縣的宋嘉樹(又名耀如),一生多彩多姿,他的身世背景、他的遠渡重洋、他在上海十里洋場的發跡,都充滿了傳奇性。宋嘉樹原姓原名為韓教準,由於家境困難,自幼即隨兄到爪哇當學徒,後又遠渡重洋至波士頓投靠宋姓堂舅,被其收養,乃改姓宋,在絲茶店當學徒,因具有強烈上進心,不久即出走當水手,隨後進入北卡州三一學院(今杜克大學),和田納西州范德比特大學神學院就讀,一八八五年返國,在上海當牧師,並在中國公學教英文,胡適為其學生。

一八八七年夏,廿二歲的宋嘉樹和明代學者徐光啟後裔、十九歲的浙江名媛倪桂珍結婚。宋嘉樹能力高強,長袖善舞,以神職工作為中心,開創一個多元文化事業:代售英文聖經、宗教刊物、翻印中文聖經、承印宗教書籍、加入美華書館經營權;同時擔任上海福豐麵粉廠經理,並成為上海第一個代辦外國機器的商人,也是第一批擁有重型機器的中國企業家之一。一手捧聖經,一手握鈔票,使宋嘉樹躍為上海的知名買辦。

一八九二年,經陸皓東介紹,宋嘉樹結識孫中山。宋決定全力支持孫中山,並以財力資助革命。

精力充沛的宋嘉樹在上海灘的日子過得極為充實,做生意、教會活動和地下革命工作,使他忙得不亦樂乎。他和倪桂珍的家庭生活頗為美滿,在十七年內,宋家添了六個子女,長女靄齡(一八八九年生)、次女慶齡(一八九三年生)、長子子文(一八九四年生)、三女美齡(一八九七年生)、次子子良(一八九九年生)、三子子安(一九○六年生),這六個子女就是日後「宋家王朝」的基本成員。

宋嘉樹在中西文化交匯的上海闖天下,他的美國背景對他是一大助益,他的買辦思想使他深深了解到「美國關係」的價值,以及美國教育的實用。於是,他下定決心,六個子女都必須接受最好的美國教育、道地的美國教育。因此,他的六個子女陸續到美國念書,每個子女在美式教育的培養下,思想、生活、處世和待人接物都變得相當美國化,英語成為宋家第一語言,上海話居次,雖然他們的祖籍是海南島,卻沒有人會說廣東話和海南島話。宋嘉樹的身教和言教對其子女產生莫大影響,除了宋子良、宋子安比較不突出,三個女兒長大後分別成為名震中外的孔夫人、孫夫人、蔣夫人,宋子文亦變成「炙手可熱勢絕倫」的政經霸主。

宋嘉樹於一九一八年五月三日因胃癌病逝於青島別墅,終年六十二歲。一九三二年八月,宋家子女合葬父母親於上海萬國公墓內的宋家墓園。一九九八年十月十五日,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夫人嚴倬雲(婦聯會秘書長)趁辜汪(道涵)上海會談之便,受宋美齡之託向宋耀如夫妻之墓獻花致敬,花圈上書寫著:「父母親大人永生,女美齡叩獻」。

美國啟蒙 全盤西化五年南方歲月留下深刻烙印
宋家姊妹幼時皆就讀於著名的上海中西女塾,這是外國教會在中國開辦的第一所收費女子學校,中西女塾教學一律使用英語,甚至連中國歷史與地理課本亦從美國運來。慶齡、美齡於一九○七年(一說一九○八年)七月搭乘「滿洲號」輪船自上海出發,抵達舊金山,再坐火車橫貫新大陸到了東岸的新澤西州。其時,慶齡十四歲,美齡十歲。兩姊妹在新澤西州沙密鎮包特文學校加強英文。一九○八年夏天,慶齡和美齡在喬治亞州山區小鎮狄摩瑞斯避暑,靄齡要回中國,慶齡於秋天一個人前往衛斯理安學院,美齡則留在狄摩瑞斯的皮得蒙學校念書。宋美齡在皮得蒙待了僅九個月,卻奠定她「美國化」的基礎。

繼兩姊妹之後,宋美齡也進入衛斯理安學院,由於年紀小,只有十二歲(一說十歲),按衛斯理安的老規矩,連當「特別生」的資格也沒有,幸好老板桂利法官已退休,新校長安斯渥斯主教對美齡特別通融,格外照顧。

一九一二年,宋美齡正式註冊為衛斯理安學院大一新生,選讀英國文學、哲學、法文等課,那年美齡十五歲。第二年,美齡即北上麻州,轉學到韋思禮學院(Wellesley College)。宋家姊妹都在喬治亞州待了五年,這五年的時間對她們的思想、作風、觀念、舉止和口語留下深刻的烙印,美齡的英語帶有明顯的南方口音,在韋思禮四年,南方口音始稍微變淡。衛斯理安為宋美齡帶來了溫馨、快樂的少女時代,同時也是她在知識上的啟蒙階段;韋思禮則使她擴大視野,在教育殿堂上更上層樓,亦使她從少女變成淑女。這兩個學府的校園生活塑造了宋美齡的人生觀和生活哲學。

許多記載都曾提到宋美齡在韋思禮肄業期間,有不少中國留學生追求她,並稱她擔心父母親為她安排婚事,乃和劉紀文訂婚。一九三八年二月號的《韋思禮》雜誌亦說宋美齡在校時訂過婚,後來解除了。有些著作則稱她聽到二姊宋慶齡嫁給孫中山而引發家庭危機後曾與一位江蘇籍的哈佛學生李彼德匆匆訂婚,不過只維持了幾個禮拜就宣告破裂。

宋美齡在韋思禮度過知識豐收的四年,她在思想上、舉止和談吐上的「全盤西化」,使她的美國同學幾乎把她當成「正宗美國人」,她也以此自豪,據說嘗言:「我唯一跟東方沾上邊的就是我的臉孔。」(The only thing Oriental about me is my face)。

蔣宋聯姻 改變中國第一夫人成為對美外交核心
宋美齡去國十載,在美國教育、文化和社會中充分浸染、徹底陶冶。這十年,對她的一生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一九一七年,宋美齡學成返國,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一日與蔣介石成婚,首先在上海西摩路宋宅舉行宗教儀式,由余日章主持,隨後於上海靜安寺路大華飯店舉行婚禮,主婚人為新郎的異母兄長蔣介卿,證婚人為蔡元培。蔣宋聯姻改了近代中國的走向。

宋美齡充分掌握了第一夫人的角色,積極施展母儀天下的長才;在政治上、外交上、軍事上、教育上、婦女組訓上、社會運動上和慈善事業上,恆常展現她的睿智和慈暉,為第一夫人的功能樹立了典範。中國人以擁有蔣夫人為榮,蔣夫人亦以受到中人的愛戴為傲。

中國戰時外交以對美關係為主軸,而抗戰又獲美國的大量支援,宋子文和宋美齡兄妹為中國對美外交的主力。若無宋美齡於一九四三年二月向美國國會發表擲地有聲之演說,以及奔波於東西兩岸呼籲國際友人助華抗日,則中國軍民奮力禦侮的事蹟殆將不為世人所知;抗戰時代蔣委員長所領導的弔民伐罪和宋美齡在國際政治上的傑出表現,誠為第一家庭相輔相成的光輝成就。

宋美齡在外交舞台上的最大表現,厥為一九四三年「征服」美國的訪問和同年十一月的中美英三巨頭開羅會議,然就衝擊性和影響力而論,美國之行遠超過埃及之旅。一九五○年以後,台灣對美外交的幕後最高指導人之一即是宋美齡,孔宋家族成員充當獻策、遊說和通風報信的角色,他們構成對美外交的核心圈子,同時也是中國遊說團的推動者。

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蔣介石去世,同年九月十六日,宋美齡搭乘中美號專機赴美,行前發表三千字的〈書勉全體國人〉,她說:「近數年來,余迭遭家人喪故,先是姊夫庸之兄去世,子安弟、子文兄相繼溘逝,前年靄齡大姊在美病篤,其時總統多感不適,致遲遲未行,迨趕往則姊已彌留,無從訣別,手足之情,無可補贖,遺憾良深,國難家憂,接踵而至;兩年前,余亦積漸染疾,但不遑自顧,蓋因總統身體違和,醫護恐稍有怠忽,衷心時刻不寧。…如是幾近兩年,不意終於捨我而去,而余本身在長期強撐堅忍、勉抑悲痛之餘,及今頓感身心俱乏,憬覺確已罹疾,亟需醫理。」翌年四月宋美齡返台參加蔣介石追思逝世一周年紀念,八月赴美。

母子扞格 長居異鄉越洋指導兩岸政策堅持三不
一九七八年三月,蔣經國當選總統,旅居紐約的宋美齡致函蔣,表示因「深恐睹物生情,哀思蔣公不能自已」,而未克返國參加其就職典禮。然而,宋美齡和蔣經國在一些政策理念和執行上的摩擦,至少是促成宋美齡決定長居異邦的部分主因。蔣介石的醫生熊丸透露:「先總統過世後,經國先生接任總統。當時他與夫人對外交的意見不一致,夫人便對經國先生說:『好,如果你堅持己見,那就全由你管,我就不管,我走了。』自此夫人便到紐約,一直都不回來。而經國先生的個性一直都很強,他決定的事情就一定要辦到,所以也不大管夫人的意見。」

一九八二年七月,國民黨左派元老廖仲愷與何香凝的兒子、中共中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發表致蔣經國函,引用魯迅詩句:「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呼籲雙方基於私誼,捐棄前嫌,如經國同意,他將「束裝就道」,赴台商談統一。蔣經國未予回信,宋美齡則以長輩身分發表致「承志世侄」公開信(由孔令侃代筆),重申「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並斥責廖「豈非夢囈」。過了兩年,周恩來妻子鄧穎超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六十周年學術討論會」上表示,「祖國統一乃是歷史的主流,分裂只是短暫的插曲」,宋美齡再授意孔令侃發表〈致鄧穎超公開信〉,諷刺鄧「沈淪邪說」,並稱「中國的希望在台灣」。

一九八五年,美國作家西格雷夫出版通俗著作《宋家王朝》,對孔宋家族大肆貶抑。這本書乃出版史上第一本對孔宋家族作全盤負面評價的專書,出版後即洛陽紙貴,震撼海內外,孔宋家族成員和國民黨當局極為不悅,孔令侃在美國華文報刊登廣告駁斥作者,台灣幾個大學的歷史系主任則奉命在美國中英文報上刊登大幅廣告譴責該書。

一九八六年十月卅一日適逢蔣介石百歲冥誕,在紐約住了十年六個月的宋美齡回台,陸續發表《我將再起》等文章。
蔣經國時代的來臨和蔣氏母子間的扞格,註定了強勢的第一夫人終有「臨晚境、傷流景」之嘆;而李登輝「國民黨台灣化」的政治理念,徒使「我將再起」的宋美齡油然生「百年世事不勝悲」的感慨。

李代蔣起 時代告終重返華府演講重溫遙遠舊夢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蔣經國逝世,副總統李登輝繼任總統,大部份國民黨高層人士推舉李登輝代理主席,但宋美齡以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之一的身份致函(由孔令侃代筆)國民黨秘書長李煥,表示異議,蔣夫人認為黨魁人選不宜倉卒決定,應依黨章規定,俟七月間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時始予定奪。但國民黨中常會於一月廿七日如期開會,余紀忠擔任主席。全體中常委以起立方式無異議通過李登輝出任代理主席。這次「未開始即已結束」的黨爭,充分襯脫出宋美齡影響力戛然告終,及舊國民黨被迫轉型為新國民黨的時代背景。

一九九一年九月廿一日,宋美齡告別了駐足五年的台北,返回紐約,這是她生前最後一次在士林官邸長住。

一九九四年九月八日,宋美齡匆匆趕到台北探望腸癌末期且已神智不清的孔二小姐,宋美齡停留十天即返美。兩個月後,行事怪異、人緣極壞的孔二小姐走完了人生旅途。孔二小姐是宋美齡最貼身的人,情同母女,她的死亡為宋美齡帶來無限戚傷。

一九九五年適逢二次大戰結束五十週年紀念,宋美齡應邀重返美國國會山莊接受致敬,益發簡短談話,她說:「首先我要表示我的欣悅之情,因為各位都還記得一個來自戰時盟邦中國的老朋友。一九四三年二月十八日,我應美國國會之邀向參眾兩院發表演說。當時我曾說,我自幼就來到這裡,在此度過我的成長歲月,一直到大學畢業為止。因此我一向把美國當作第二個家,今天回到家來自是一大樂事。」此次華府之行,使垂垂老去的宋美齡重溫一場遙遠的舊夢。

夫死子喪 孫亡黨弱孤壽紐約居杜鵑聲裡斜陽暮
宋美齡於一九七五年九月移居紐約後,大部份時間住在孔祥熙所購置的長島蝗蟲谷巨宅,然因住宅靠海,每逢秋冬,寒氣逼人,交通又不方便,如遇大雪,頓成與世隔絕之孤島。九○年代後始以曼哈頓上東城葛萊西方場(Gracie Square)一棟「蓋有年矣」的老公寓九樓為家。這棟十五層樓公寓面對公園、臨近東河,住戶包括挪威、紐西蘭和土耳其等駐聯合國大使,紐約市長住所葛萊西官邸即在左近。距哥大醫院不遠,看病方便,頗有鬧中取靜之優。一生在都市長大而又喜歡都市的宋美齡,對這個仍具四、五○年代風味的東河公園環境,頗為滿意,住在第五大道公寓的孔令儀和她的夫婿黃雄盛亦便於就近照顧她

宋美齡在紐約的晚年,因孔令侃、孔令偉和孔令傑三個晚輩的相繼辭世,不免有「杜鵑聲裡斜陽暮」的寂寥之感。但她虔誠信教,平日與聖經為伴,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上早已能駕馭生命中的風浪與波折。她偶爾接見訪客、逛逛公園、參觀畫廊;一九九七年三月廿日歡度百歲生日時,紐約宋寓熱鬧萬分,賀禮極多;每年過生日,似乎是她最快樂的時刻。令人遺憾的是,她始終拒絕作口述歷史和撰寫回憶錄,對國史而言,乃是無可彌補的損失。

四○年代初曾對病弱不堪的宋美齡頓生「我見猶憐」之心的羅斯福夫人,早已在一九六二年以七十八歲之齡去世,而她筆下「嬌小和纖弱」的中國第一夫人,卻壽比南山。不僅走過了滿清末葉、民國肇建、軍閥混戰、日軍侵華與河山變色;亦歷經了兩次世界大戰,更見證了冷戰時代的降臨與消失,以及兩岸敵對關係的解凍,並成為全世界唯一目擊蘇聯共黨帝國崩潰的二次大戰領袖及遺老。

崢嶸歲月 世人漸忘
看盡時代興衰千山唯我獨行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對宋美齡而言,兩岸的「山河」早已不屬於她;在夫死子喪孫亡黨弱的變故下,「家國」亦面目全非。和她同時代的風雲人物,全遭歷史巨浪所吞噬,唯有她仍在人世的興衰裡靜觀廿一世紀的到來。

宋美齡一生是近代中國的縮影,她不僅在歷史的舞台上演戲,而且是「第一女主角」。但是,過早逝去的絢爛年代和漫長的人生之旅,卻使世人遺忘了她的崢嶸歲月,毛妻江青和印度甘地夫人赫然列名《廿世紀最重要的一百名婦女》,而獨漏蔣夫人,其情何以堪!


Previous    Next